◎體能-夾球走路(玅瑾老師) 

   ""是一種對孩子各方面發展還挺好用的教材,所以今天我就要讓他們在大腿中間夾著一顆球,最後用走。跳。滾。飛。。方式將球夾到終點!~我準備了6顆球,並以"1。2。。。6"及"2的倍數"方式數球的數量給他們看,附帶一提,很多家長都會很緊張他的孩子到幾歲了都不會數數。認識數字。顏色。。等,其實以我的實務經驗,我發現如果還沒孩子開竅(也就是理解力還不到那個程度),我們給他們再多認知的東西,通常他們都是"記得快,忘得也快",但也不是他們還沒開竅,我們就可以什麼都不要給他們,不是這樣的,聽過"刺激"吧,在孩子還沒開竅前,"刺激"對他們是相當重要的,"刺激"就是給他們正向的東西,包括:規矩。禮儀。顏色。甚至拼音。國字。注音符號。。。都可以給他們,但是有一個最大的關鍵是"大人的態度",也就是大人不要成天想著:"顏色。甚至拼音。國字。注音符號。。。我都教你這麼多次了,你怎麼還教不會??"孩子還沒開竅當然不會啊,但開竅前我們不刺激孩子,孩子等於是空白的;開竅前我們給孩子適當的正向刺激,等孩子開竅時,他們就會回饋給我們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我很懂這樣的原理,所以我教給孩子認知時通常是透過許多的機會教育,例:"夾球走路"我不會只給他們"夾球走路",我會"順便"帶入"以1。2。。。6"及"2的倍數"方式數球的數量。。。等,這個"順便"就是我最常用的方式,而長期下來我也觀察到,孩子會因為我用的"順便"方式,很自然地學到很多東西,非但自然,還很快樂,學習就是要這樣才有效率!~確定是6顆球後,我準備2個盤子,接下來我要讓芷芊和柏誌來進行"平均分配",我說:"平均分配就是一樣多的意思",說完我開始將這6顆球一顆一顆輪流放至2個盤子內,為了更突顯"平均分配"的意思,所以邊放球時我會邊說:"你(A盤)一顆。它(B盤)一顆。你(A盤)一顆。它(B盤)一顆。你(A盤)一顆。它(B盤)一顆",球被分完後我拿起2個盤子說:"哇,這兩個盤子都有3顆球耶,它們都是一樣多!"我示範後將6顆球交給柏誌,柏誌放的順序是這樣的:1>2<]4A盤)  35>6(B盤),當柏誌放完後,詠綦還開心地主動拍手跟柏誌說:"你好棒"。。雖然柏誌放的順序跟我不同,但有沒有發現最終結果:"原來柏誌有抓到重點~每個盤子最後一定都要3顆球!";芷芊一拿到6顆球就將這6顆球通通放在A盤,我說:"要你(A盤)一顆。它(B盤)一顆。你(A盤)一顆。它(B盤)一顆。。。喔,兩個盤子都要一樣多喔~"我一說完芷芊再把A盤內的6顆球再通通撿回重放,這回她在A盤連續放了。2。3,3顆球,我心想:"雖然她放的順序跟我不同,但起碼她有一個盤子放3顆球。。",正當我期待芷芊可以把剩下的3顆球通通放到B盤時,沒想到她又把A盤的3顆球撿回來,然後再放一次~一樣也是將3顆球放A盤,B盤她就是把它當隱形的就對了。。,芷芊放完後我問鈺彤:"剛才詠綦說柏誌"你好棒",那鈺彤,妳要跟芷芊說:"你好什麼呢?""鈺彤說:"妹妹,妳好棒!"。。接下來我要考考越來越有智慧的詠綦和鈺彤難一點的題目~我請詠綦將這6顆球分給鈺彤。柏誌和芷芊,這3個人每個人要有3顆球。。詠綦先拿3顆球給鈺彤,再拿3顆球給鈺彤,當詠綦把6顆球都分完後,我說:"柏誌都沒有球耶,那你覺得少幾顆球呢?"詠綦說:"沒有了",我說:"我知道沒有球了,那是少幾顆球呢?"詠綦說:"沒有了",我說:"是沒有球了啊,那是少幾顆?"詠綦說:"沒有了",我說:"鈺彤有3顆球,芷芊也有3顆球,可是柏誌都沒有球,柏誌也要3顆球,所以少3顆球~!";我請鈺彤將6顆球分給芷芊。柏誌和詠綦,這3個人每個人都要有2顆球。。,鈺彤先給芷芊2顆球,再給柏誌2顆球,最後給詠綦2顆球,當鈺彤的球都分光後,我問她:"少幾顆球啊?"我還以為鈺彤會說:"沒有少球啊~",結果她說:"少3顆"。。好吧,看在妳剛才應該有把詠綦哥哥示範後的答案記在頭腦裏,老師就不跟妳較了。。我出的題目孩子會不會或有沒有答對請都不要認真放在心上,我們只要把這些題目當作是給孩子的一種正向刺激就好了,起碼我都是這樣想的。。開始遊戲吧~正當我故意示範將球從我開開的雙腿掉落時,詠綦就站起來示範給我看說:"要這樣夾住~"我說:"夾住這個方法不錯耶,球都不會掉下來。。",完後我請他們學我~也用兩腿夾住球,接著我請他們以"走。跳。爬。滾。。"方式夾著球,且不讓球掉落。。這些招數都難不倒詠綦;鈺彤也很努力學這些招術,只是學到一半她就落跑了;芷芊只用"嘴巴咬球"這招代表全招;看來柏誌腦筋動得比較快~他拿著球就跑掉了。。。放眼望去,柏誌這招好像比較輕鬆,但卻非君子所為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