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滴蠟畫(玅瑾老師) 

    今天的工作課連我都覺得很特別,其實我還挺愛"特別"的事物,尤其是與眾不同的藝術創作,我喜歡從藝術創作品中欣賞它們的"獨特性",或許這也跟我的個性有關的~我不喜歡跟別人一樣,所以我給孩子的東西很多元化,我的教學教育方式也跟一般老師不同,不是我搞怪,而是我本來就是個不喜歡有壓力的人,所以在孩子的學習上我也不喜歡給他們太大壓力,總之,人是可以在沒壓力的日子中過活的,但前提下必須要有"創造力",創造力說白點兒就是變通力,變通力說得更白點兒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給孩子一切的一切。。初發點就是"創造力"!~"將蠟燭點燃後滴入水中,再將冷卻後的蠟片在圖畫紙上黏出各種圖案。。"這就是今天的工作課,在進行工作課前,我拿出一長一短的蠟燭,我先將長短蠟燭交給奎鉉,讓他自己觀察一下這兩根蠟燭的長度有哪兒不同?!我見奎鉉拿到兩根蠟燭就一副無所事事的模樣許久時,我跟奎鉉說:"請你把蠟燭給鎵賢弟弟~",我一說完奎鉉就先對我笑一笑,然後把蠟燭給坐鎵賢"隔璧"的柏誌哥哥,我說:"是給鎵賢弟弟~",奎鉉將蠟燭從柏誌手中拿回來,然後"面無表情"再把蠟燭交給坐鎵賢"隔璧的隔壁"的詠綦哥哥,我跟奎鉉說:"他(詠綦)叫鎵賢嗎?"結果奎鉉笑笑地將蠟燭從詠綦手中拿回來,接下來奎鉉笑得更"燦爛","燦爛背後其實藏了某些計劃"~奎鉉很大方地將蠟燭交給了我,擔心歹戲可能會拖棚,所以我直接將蠟燭交給鎵賢。柏誌和詠綦,然後請他們3人趕快以快狠準的方式把蠟燭摸透,因為誰也沒料到~才一個單純的"觀察蠟燭"動作,奎鉉也能搞出這麼多把戲而犧牲了我們這麼多的青春!~兩根蠟燭都觀察得差不多後,我問:"詠綦,你猜,關於這兩根蠟燭~老師會問什麼問題?"詠綦說:"就是剛才的問題~",我說:"那柏誌覺得老師要問什麼問題呢?"柏誌說:"給弟弟的問題~",我說:"老師要問"它們有多長的問題。。",只是今天我們不用尺量蠟燭有多長?因為用尺量你們早就會了,"會的"事情不須要一直做一直做,我們可以多學習不同的方式,這樣以後你們就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了。。今天老師要教你們如何用你自己的"手掌"去量蠟燭的尺寸(這是小學一年級的數學),因為用"手掌"量沒有比用"尺"量還準確,所以當我們用手掌量完後可以說~"大概"幾個手掌長!"說完我把我的手掌橫放去量小根的蠟燭長度,量完後我說:"小根蠟燭大概是老師的2個手掌長~",換他們來用自己的手掌量大根蠟燭大概是他們的幾個手掌長。。詠綦的方式跟我略不同,我將手掌"橫放"量,詠綦將他自己的手掌"直放"量,這樣行不行?!當然行啦,因為我只說用"手掌量",並沒規定手掌該放的方向,沒規定的事就不須去打擊小孩的自信。。詠綦量完後說:"蠟燭有3個手掌長",我說:"很好,那現在請你去教奎鉉應該怎麼去用他自己的手掌去量蠟燭?"詠綦坐到奎鉉的背後,詠綦用他的左手握著奎鉉的手和蠟燭跟奎鉉說:"弟弟,手掌是這樣比(詠綦伸出他自己的右手手掌給奎鉉看),跟哥哥比這樣~"詠綦伸出手掌後,沒想到奎鉉還真聽詠綦的話~伸出他自己的手掌,不僅如此,奎鉉還將他自己的手掌舉得很高很高,雖然無法像天一樣高,但至少他有盡力在舉高了。。,詠綦見到奎鉉將手掌舉高後,詠綦把他自己的手掌放蠟燭上開始量,詠綦邊量還會邊跟奎鉉說:"弟弟,跟哥哥這樣量。。"詠綦一說完,奎鉉就將舉高的手放在嘴巴,最後靜靜看詠綦表演~其實年紀很小的孩子"做不到"也別太在意,因為"看+聽"是他們學習常用的方式,大人放寬心,小孩就能輕鬆學;換柏誌了,我跟柏誌說:"你用手掌量量看,蠟燭有幾個手掌長?"柏誌沒用手掌量,他用他的食指從蠟燭的燭芯開始指,然後說:"一個手掌",他再指蠟燭的1/2處說:"兩個手掌",最後他指著蠟燭的末端說:"三個手掌",天啊,柏誌只是用食指指蠟燭,他的答案竟能跟詠綦一樣都是"3個手掌",柏誌真的是天才中的天才,比小時候的我還天才,我真的佩服了~;我請天才中的天才柏誌去教鎵賢,相信鎵賢在天才的引導下至少也能成為一位迷你天才。。我請柏誌先伸出自己的手掌給鎵賢看,柏誌伸了,我再請柏誌教鎵賢也伸出手掌來,柏誌對鎵賢說:"弟弟,跟哥哥一樣伸出手掌~",柏誌講得一清二楚,可是鎵賢卻聽得模模糊糊,我跟柏誌說:"你再教弟弟一次~",這回兒柏誌對鎵賢說:"弟弟,手掌~",柏誌說得簡潔有力,鎵賢卻把手掌搞成腳掌~他用蠟燭去碰腳掌,手掌和腳掌最大不同在於:手掌比腳掌靈活,所以鎵賢想用腳掌去量蠟燭長度的話,可能得等他練熟某某派的武功後才辦得到吧!~在進行滴蠟畫前,我先將蠟燭點燃後滴入水中,頓時水中的蠟被冷卻後就變成大大小小的蠟片,接著我發給他們每人一瓶白膠,我請他們先將白膠點在白紙上後,再將蠟片貼上去後壓一壓貼緊。。,看鎵賢和奎鉉把白膠當成食物來享用的模樣就知道他們倆應該沒擠過白膠,所以我輪流牽著他們的手把白膠擠到白紙上後再貼上蠟片,值得一提的是,當我牽鎵賢的手一步一步完成作品時,鎵賢是專注的,就連一旁暫時沒事的奎鉉竟也會主動看著鎵賢的一舉一動,相對地,當我握著奎鉉的手去進行他人生那第一次特別經驗時,奎鉉也是專注的,而本在一旁發呆的鎵賢竟也會主動轉過頭來看看奎鉉在做啥好玩的事。。,"主動專注"是孩子吸收多少最大的關鍵,這沒在騙人的;整個工作過程最不需要我費心的就是柏誌和詠綦了,因為他們兩個共同特質就是"慢條斯理","慢條斯理"的好處是~白膠不會擠得到處都是,蠟片不會貼得2266,完成的作品不會讓人看了眼花潦亂,重點是,柏誌和詠綦以無聲勝有聲的姿態完成了"一個人就可辦到的任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