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紙上作業~空間對應(玅瑾老師) 

   前陣子聽家長轉述她朋友的小孩小學一年級了,可是媽媽卻不知怎麼教孩子小一的數學,我說:"小一課本不是有教方式嗎?"媽媽說:"有教是沒錯,但照課本教了小孩還是聽不懂,所以不知該怎麼辦?!"我說:"小學之後的語文不外乎就是從小就要養成閱讀習慣,書看多了,語文能力自然就變強了,連教都不用太教;至於數學,那就是一種"邏輯概念"罷了,這種邏輯概念的養成不是拼命寫測驗卷,"拼命寫"只是一種填鴨式的手段罷了,孩子不會真正理解那個概念的,邏輯概念的養成還是從小就要培養,怎麼培養?如同我前幾天的發文~0-3歲是3-6歲的基礎,那小學的基礎在哪兒?就在0-6歲,0-6歲邏輯概念的養成是一大學問,它也不是鞭策孩子不斷寫字就會的,它是要方法的,這種方法得靠幼兒教育專業+經驗,最重要的還要看幼教老師本身的個性,個性不同,重視的重點就不同,教學的方式當然也就不同,而所教出來的學生素質也絕對不同!"~今天的作業:【將○□△貼在與題目相同的位置上,這是一種"空間對應"概念,這樣的概念就是邏輯概念之一,通常我不會讓孩子直接就寫作業,因為他們不會知其所以然,所以寫起來不會有意義的,在寫抽象作業前(作業是一種符號,符號就是一種抽象概念),通常我都會利用教具(實物)引導他們這樣的概念,或是我會多給他們一點額外的邏輯概念,為什麼我要這麼費心?!因為我在奠定他們小學的基礎!~~我準備了很多形形色色,我說:"你們會用什麼方式知道這些形狀的數量有多少?老師說一種方式,詠綦,你要想5種方式,柏誌要想3種,老師的方式就是~"數一數",你們想的方式不可以跟我一樣,詠綦,你先說你的第一種方式是什麼?"詠綦把5根指頭塞進○說:"5根手指頭放在一個○",我說:"好,那第二個方式呢?",詠綦改將4根指頭放進同一個○說:"也可以4根",我說:"嗯,好,那再來第三個方式呢?",詠綦將食中指放進同一個○說:"2根放在一起",我說:"還有不一樣的方式嗎?"詠綦塞3根指頭進同一個○說:"是3根放進去",我說:"最後一個方式可以換一下嗎?",詠綦想了很久後把食指放進○說:"1根手指頭也可以~",我說:"看來你都是用手指頭的方式,我們來看看柏誌會用什麼不一樣的方式~。。柏誌,第一個方式是什麼?",柏誌說:"是車車",我說:"好,那第二個方式呢?",柏誌把食中指放△裏說:"第二個是四角形",我說:"好,那第三個是。。"柏誌把食指放□上面說:"第三個是長方形~"。。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會提到"統計",現在我就利用這些散放的形形色色引導他們"統計"概念,雖然這是他們第一次接觸的概念,但我還是很想聽聽他們對於"什麼是把這些形形色色~分類→統計?"不過在他們還未發表前,我拿出了一張統計表格,我問他們:"這是什麼?"

 

 

 

 

 

 

 

 

詠綦指著○那行說:"這是1樓",他再指□那行說:"這是2樓",最後他指著△那行說:"這是3樓";柏誌則分別指著○□△這三行說:"3樓。3樓。3樓"。。他們把統計表說成"樓層"還真有趣耶,沒關係,我們再來聽聽他們對於"什麼是把這些形形色色~分類→統計?"

的看法。。詠綦說:"就是○放(○)這行,□放(□)這行,△放(△)這行",柏誌說:"分類再統計",我說:""分類→統計"就是先數一數散放的○□△分別有幾個,最後我們畫○及寫上阿拉伯數字來表示它們的數量!"我說完開始示範,這樣他們就知其所以然啦~

 

○○

○○○○

○○○

 

換詠綦來練習了~詠綦還不錯,雖然過程中我都閉嘴,但是他還是能一個人達成任務;柏誌也很好,如果他形狀數量數錯,詠綦只要跟他說:"不要亂猜啊",柏誌就會自動矯正,讓我這個老師越來越好當了~!~"統計"只是我要他們學的額外概念,雖然是"額外"的,但對他們的學習只有好沒有壞,最後我引導他們如何進行今天的"形狀空間對應",我要說的是:"詠綦越來越像高手了,他的作業完全不須我教,他就自動會了,最後他還會拿著我的紅筆幫自己的作業打個不太像勾的勾呢;柏誌也不錯,當我指著○□△正確位置後,柏誌就會自己用口紅膠在那個位置先塗一塗,最後把對的形狀貼上去,看來詠綦和柏誌已經晉升為我的高徒,除了今晚的夢外,明天勞動節的白日夢我應該作夢也會笑吧~!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