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第一章,子思述所傳之意,以立言。首明道之本原出於天,而不可易;其實體備於己,而不可離。次言存養省察之要。終言聖神功化之極。蓋欲學者於此,反求諸身而自得之,以去未外誘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楊氏所謂一篇之體要是也。其下十章蓋子思引夫子之言,以終此章之義。

第二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第三章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

第四章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

第五章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第六章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以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

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第七章

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

『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第八章

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第九章

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第十章

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寞柔以教,不報

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

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

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