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金貝比幼兒讀經教育溫馨園-每日幼兒讀經 (88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元好問.喜春來(春宴):梅擎殘雪芳心奈。柳倚東風望眼開。溫柔尊俎小樓臺。紅袖遶。低唱喜春來。

2.楊果.小桃紅(採蓮女):採蓮人和採蓮歌。柳外蘭舟過。不管鴛鴦夢驚破。夜如何。有人獨上江樓臥。傷心莫唱。南朝舊曲。司馬淚痕多。

3.劉秉忠.乾荷葉:乾荷葉。色無多。不奈風霜挫。貼秋波。倒枝柯。宮娃齊唱採蓮歌。歌夢裏繁華過。

4.劉秉忠.乾荷葉:南高峰。北高峰。慘淡煙霞洞。宋高宗。一場空。吳山依舊酒旗風。兩度江南夢。

5.商道.天淨沙:剡溪媚壓群芳。玉容偏稱宮妝。暗惹詩人斷腸。月明江上。一枝弄影飄香。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詩】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青青河畔草》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詩】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青青河畔草》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元好問.喜春來(春宴):梅擎殘雪芳心奈。柳倚東風望眼開。溫柔尊俎小樓臺。紅袖遶。低唱喜春來。

楊果.小桃紅(採蓮女):採蓮人和採蓮歌。柳外蘭舟過。不管鴛鴦夢驚破。夜如何。有人獨上江樓臥。傷心莫唱。南朝舊曲。司馬淚痕多。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宗明義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訓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複坐,吾語汝。」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大雅曰:「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元好問.喜春來(春宴):梅擎殘雪芳心奈。柳倚東風望眼開。溫柔尊俎小樓臺。紅袖遶。低唱喜春來。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宗明義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訓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複坐,吾語汝。」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二千五百人,菩薩摩訶薩三萬八千人俱。爾時,世尊引領大眾,直往南行,忽見路邊聚骨一堆。爾時,如來向彼枯骨,五體投地,恭敬禮拜。

阿難合掌白言:『世尊!如來是三界大師,四生慈父,眾人歸敬,以何因緣,禮拜枯骨?』佛告阿難:『汝等雖是吾上首弟子,出家日久,知事未廣。此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祖先,多生父母。以是因緣,我今禮拜。』佛告阿難:『汝今將此一堆枯骨分做二分,若是男骨,色白且重;若是女骨,色黑且輕。』阿難白言:『世尊,男人在世,衫帶鞋帽,裝束嚴好,一望知為男子之身。女人在世,多塗脂粉,或薰蘭麝,如是裝飾,即得知是女流之身。而今死後,白骨一般,教弟子等,如何認得。』佛告阿難:『若是男子,在世之時,入於伽藍,聽講經律,禮拜三寶,念佛名號;所以其骨,色白且重。世間女人,短於智力,易溺於情,生男育女,認為天職;每生一孩,賴乳養命,乳由血變,每孩飲母八斛四斗甚多白乳,所以憔悴,骨現黑色,其量亦輕。』

阿難聞語,痛割於心,垂淚悲泣,白言:『世尊!母之恩德,云何報答?』佛告阿難:『汝今諦聽,我當為汝,分別解說:母胎懷子,凡經十月,甚為辛苦。

在母胎時,第一月中,如草上珠,朝不保暮,晨聚將來,午消散去。母懷胎時,第二月中,恰如凝酥。母懷胎時,第三月中,猶如凝血。母懷胎時,第四月中,稍作人形。母懷胎時,第五月中,兒在母腹,生有五胞。何者為五?頭為一胞,兩肘兩膝,各為一胞,共成五胞。母懷胎時,第六月中,兒在母腹,六精齊開,何者為六?眼為一精,耳為二精,鼻為三精,口為四精,舌為五精,意為六精。母懷胎時,第七月中,兒在母腹,生成骨節,三百六十,及生毛乳,八萬四千。母懷胎時,第八月中,生出意智,以及九竅。母懷胎時,第九月中,兒在母腹,吸收食物,所出各質,桃梨蒜果,五穀精華。其母身中,生臟向下,熟臟向上,喻如地面,有山聳出,山有三名,一號須彌,二號業山,三號血山。此設喻山,一度崩來,化為一條,母血凝成胎兒食料。母懷胎時,第十月中,孩兒全體一一完成,方乃降生。若是決為孝順之子,擎拳合掌,安詳出生,不損傷母,母無所苦。倘兒決為五逆之子,破損母胎,扯母心肝,踏母跨骨,如千刀攪,又彷彿似萬刃攢心。如斯重苦,出生此兒,更分晰言,尚有十恩:第一、 懷胎守護恩;第二、 臨產受苦恩;第三、 生子忘憂恩;第四、 咽苦吐甘恩;第五、 迴乾就濕恩;第六、 哺乳養育恩;第七、 洗濯不淨恩;第八、 遠行憶念恩;第九、 深加體恤恩;第十、 究竟憐愍恩。

第一、懷胎守護恩 頌曰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

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

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實造於心,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第一章,子思述所傳之意,以立言。首明道之本原出於天,而不可易;其實體備於己,而不可離。次言存養省察之要。終言聖神功化之極。蓋欲學者於此,反求諸身而自得之,以去未外誘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楊氏所謂一篇之體要是也。其下十章蓋子思引夫子之言,以終此章之義。

第二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第三章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堯典

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親九族。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貝比幼兒讀經教育溫馨園(經典內容)-111.12.01幼兒讀經之【中庸

♥♥♥♥♥♥♥♥♥♥♥♥♥♥♥♥♥♥♥♥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第一章,子思述所傳之意,以立言。首明道之本原出於天,而不可易;其實體備於己,而不可離。次言存養省察之要。終言聖神功化之極。蓋欲學者於此,反求諸身而自得之,以去未外誘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楊氏所謂一篇之體要是也。其下十章蓋子思引夫子之言,以終此章之義。

第二章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堯典

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親九族。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二千五百人,菩薩摩訶薩三萬八千人俱。爾時,世尊引領大眾,直往南行,忽見路邊聚骨一堆。爾時,如來向彼枯骨,五體投地,恭敬禮拜。

阿難合掌白言:『世尊!如來是三界大師,四生慈父,眾人歸敬,以何因緣,禮拜枯骨?』佛告阿難:『汝等雖是吾上首弟子,出家日久,知事未廣。此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祖先,多生父母。以是因緣,我今禮拜。』佛告阿難:『汝今將此一堆枯骨分做二分,若是男骨,色白且重;若是女骨,色黑且輕。』阿難白言:『世尊,男人在世,衫帶鞋帽,裝束嚴好,一望知為男子之身。女人在世,多塗脂粉,或薰蘭麝,如是裝飾,即得知是女流之身。而今死後,白骨一般,教弟子等,如何認得。』佛告阿難:『若是男子,在世之時,入於伽藍,聽講經律,禮拜三寶,念佛名號;所以其骨,色白且重。世間女人,短於智力,易溺於情,生男育女,認為天職;每生一孩,賴乳養命,乳由血變,每孩飲母八斛四斗甚多白乳,所以憔悴,骨現黑色,其量亦輕。』

阿難聞語,痛割於心,垂淚悲泣,白言:『世尊!母之恩德,云何報答?』佛告阿難:『汝今諦聽,我當為汝,分別解說:母胎懷子,凡經十月,甚為辛苦。

在母胎時,第一月中,如草上珠,朝不保暮,晨聚將來,午消散去。母懷胎時,第二月中,恰如凝酥。母懷胎時,第三月中,猶如凝血。母懷胎時,第四月中,稍作人形。母懷胎時,第五月中,兒在母腹,生有五胞。何者為五?頭為一胞,兩肘兩膝,各為一胞,共成五胞。母懷胎時,第六月中,兒在母腹,六精齊開,何者為六?眼為一精,耳為二精,鼻為三精,口為四精,舌為五精,意為六精。母懷胎時,第七月中,兒在母腹,生成骨節,三百六十,及生毛乳,八萬四千。母懷胎時,第八月中,生出意智,以及九竅。母懷胎時,第九月中,兒在母腹,吸收食物,所出各質,桃梨蒜果,五穀精華。其母身中,生臟向下,熟臟向上,喻如地面,有山聳出,山有三名,一號須彌,二號業山,三號血山。此設喻山,一度崩來,化為一條,母血凝成胎兒食料。母懷胎時,第十月中,孩兒全體一一完成,方乃降生。若是決為孝順之子,擎拳合掌,安詳出生,不損傷母,母無所苦。倘兒決為五逆之子,破損母胎,扯母心肝,踏母跨骨,如千刀攪,又彷彿似萬刃攢心。如斯重苦,出生此兒,更分晰言,尚有十恩:第一、 懷胎守護恩;第二、 臨產受苦恩;第三、 生子忘憂恩;第四、 咽苦吐甘恩;第五、 迴乾就濕恩;第六、 哺乳養育恩;第七、 洗濯不淨恩;第八、 遠行憶念恩;第九、 深加體恤恩;第十、 究竟憐愍恩。

第一、懷胎守護恩 頌曰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