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金貝比幼兒讀經教育溫馨園-每日幼兒讀經 (89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梁惠王上

第一章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

「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第二章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鴈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

「詩云:『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於牣魚躍。』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曰:『時日害喪,子及女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台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南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穀,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總   敘

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弟,次謹信,汎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入 則 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 事死者,如事生。

出 則 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於時賢者難陀。燕坐思惟即起詣佛。及五百比丘俱共詣佛所。稽首足下住坐一面。佛告難陀及諸比丘。當為汝說經。初語亦善。中語亦善。竟語亦善。分別其義。微妙具足淨修梵行。當為汝說。人遇母生受胞胎時。諦聽善思念之。唯然世尊。賢者難陀受教而聽。佛告難陀。何故母不受胎。於是父母起塵染心。因緣合會。

母有佳善心志於存樂神。來者至前母有所失精。或父有所失母無所失。或父清淨母不清潔。或母潔淨父不潔淨。或母爾時藏所究竟即不受胎。如是究竟或有成寒。或時聲近有滅其精。或有滿。或如藥。或如果中央。或如蓽茇中子。或如生果子。或如鳥目。或如懿沙目。或如舍竭目。或如祝伽目。或如眼瞳子。或如樹葉。或合聚如垢。於是或深。或上深。或無器胎。或近音聲。或堅核如珠。或為虫所食。或近左或近右。或大清。或卒暴。或不調均。當左反右。或如水瓶。或如果子。或如狼唐。或有眾瑕。或諸寒俱。或有熱多。或父母務來神卑賤。或來神貴父母卑賤。是故不相過生。等行等志。俱貴俱賤心同不異則入母胎。何故母不受胎。

無前諸雜錯事不和調事。等意同行。俱貴俱賤。宿命因緣當應生子。來神應遇父母而當為子。於時精神或懷二心所念各異。如是之事則不和合不得入胎。佛告阿難。云何得入處母胞胎。其薄福者則自生念。有水冷風於今天雨。有大眾來欲捶害我。我當走入大潸草下。或入葉潸諸草眾聚。或入溪澗深谷。或登高峻。無能得。我得脫冷風及大雨。大眾於是入屋福厚得勢心自念言。今有冷風而天大雨及諸大眾。我當入屋上大講堂。當在平閣昇於床榻。佛語阿難。神入母胎所念若干各異不同。

佛語阿難。神入彼胎則便成藏。其成胎者。父母不淨精亦不離。父母不淨又假依倚。因緣和合而受胞胎。以故非是父母不離父母。譬如阿難。酪瓶如器盛酪以乳著中。因緣盛酪或為生蘇。假使獨爾不成為蘇。不從酪出蘇亦不離酪。因緣和合乃得為蘇。如是阿難。不從父母不淨成身。亦不離父母成身。因父母為緣而成胞胎。佛告阿難。譬如生草菜因之生虫。虫不從草菜出。亦不離草菜依生草菜。以為因緣和合生虫。緣是之中虫蠡自然。如是阿難。不從父母不淨。不離父母不淨成身。因父母為緣而成胞胎。譬如阿難。因小麥出虫。虫不出小麥。亦不離小麥。因小麥為緣而得生虫。因是和合自然生虫。

如是阿難。不從父母不淨。不離父母不淨成身。因父母為緣而成胞胎。得立諸根及與四大。譬如阿難。因波達果而生虫。虫不從波達果出。亦不離波達果。因波達果為緣自然得生。如是阿難。不從父母不淨。不離父母不淨成身。因父母為緣而成胞胎。得立諸根及與四大。譬如阿難。因酪生虫。虫不從酪出。亦不離酪。以酪為緣自然生虫。如是阿難。不從父母不淨。不離父母不淨成身。因父母為緣而成胞胎。得立諸根及與四大。因父母緣則立地種。謂諸堅者。軟濕水種。熱煖火種。氣息風種。假使阿難。因父母故成胞胎者而為地種。水種令爛。譬如麨中及若肌膚得對便爛。假使因父母成胞胎。便為水種不為地種。用薄如濕故也。

譬如油及水。又阿難。水種依地種不爛壞也。地種依水種而無所著。假使阿難。父母因緣成胞胎者。地種則為水種。火種不得依也。則壞枯腐。譬如夏五月盛暑時。肉中因火種。塵垢穢臭爛壞則就臭腐。如是阿難。假使因父母胎成地種者。及水種者。其於火種不腐壞敗而沒盡也。假使阿難。因父母胎成地種及水種者。當成火種無有風種。風種不立不得長大則不成就。又阿難神處於內緣其罪福得成四大。地水火風究竟攝持。水種分別。火種因號。風種則得長大因而成就

佛告阿難。譬如蓮藕生於池中。清淨具足花合未開。風吹開花令其長大而得成就。如是阿難。神處於內因其罪福得成四大。成就地種攝持水種分別火種因號。風種而得長大。稍稍成就。非是父母胞胎之緣。人神過生也非父母福。亦非父體亦非母體。因緣得合也。非空因緣亦非眾緣。亦非他緣。又有俱施同其志願。而得合會成胚裏胞胎

金貝比幼兒讀經教育溫馨園(經典內容)-113.06.25幼兒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梁惠王上

第一章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

「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第二章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鴈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

「詩云:『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於牣魚躍。』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曰:『時日害喪,子及女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台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南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穀,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於時賢者難陀。燕坐思惟即起詣佛。及五百比丘俱共詣佛所。稽首足下住坐一面。佛告難陀及諸比丘。當為汝說經。初語亦善。中語亦善。竟語亦善。分別其義。微妙具足淨修梵行。當為汝說。人遇母生受胞胎時。諦聽善思念之。唯然世尊。賢者難陀受教而聽。佛告難陀。何故母不受胎。於是父母起塵染心。因緣合會。

母有佳善心志於存樂神。來者至前母有所失精。或父有所失母無所失。或父清淨母不清潔。或母潔淨父不潔淨。或母爾時藏所究竟即不受胎。如是究竟或有成寒。或時聲近有滅其精。或有滿。或如藥。或如果中央。或如蓽茇中子。或如生果子。或如鳥目。或如懿沙目。或如舍竭目。或如祝伽目。或如眼瞳子。或如樹葉。或合聚如垢。於是或深。或上深。或無器胎。或近音聲。或堅核如珠。或為虫所食。或近左或近右。或大清。或卒暴。或不調均。當左反右。或如水瓶。或如果子。或如狼唐。或有眾瑕。或諸寒俱。或有熱多。或父母務來神卑賤。或來神貴父母卑賤。是故不相過生。等行等志。俱貴俱賤心同不異則入母胎。何故母不受胎。

無前諸雜錯事不和調事。等意同行。俱貴俱賤。宿命因緣當應生子。來神應遇父母而當為子。於時精神或懷二心所念各異。如是之事則不和合不得入胎。佛告阿難。云何得入處母胞胎。其薄福者則自生念。有水冷風於今天雨。有大眾來欲捶害我。我當走入大潸草下。或入葉潸諸草眾聚。或入溪澗深谷。或登高峻。無能得。我得脫冷風及大雨。大眾於是入屋福厚得勢心自念言。今有冷風而天大雨及諸大眾。我當入屋上大講堂。當在平閣昇於床榻。佛語阿難。神入母胎所念若干各異不同。

佛語阿難。神入彼胎則便成藏。其成胎者。父母不淨精亦不離。父母不淨又假依倚。因緣和合而受胞胎。以故非是父母不離父母。譬如阿難。酪瓶如器盛酪以乳著中。因緣盛酪或為生蘇。假使獨爾不成為蘇。不從酪出蘇亦不離酪。因緣和合乃得為蘇。如是阿難。不從父母不淨成身。亦不離父母成身。

 

金貝比幼兒讀經教育溫馨園(經典內容)-113.06.03幼兒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總   敘

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弟,次謹信,汎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入 則 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 事死者,如事生。

出 則 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於時賢者難陀。燕坐思惟即起詣佛。及五百比丘俱共詣佛所。稽首足下住坐一面。佛告難陀及諸比丘。當為汝說經。初語亦善。中語亦善。竟語亦善。分別其義。微妙具足淨修梵行。當為汝說。人遇母生受胞胎時。諦聽善思念之。唯然世尊。賢者難陀受教而聽。佛告難陀。何故母不受胎。於是父母起塵染心。因緣合會。

母有佳善心志於存樂神。來者至前母有所失精。或父有所失母無所失。或父清淨母不清潔。或母潔淨父不潔淨。或母爾時藏所究竟即不受胎。如是究竟或有成寒。或時聲近有滅其精。或有滿。或如藥。或如果中央。或如蓽茇中子。或如生果子。或如鳥目。或如懿沙目。或如舍竭目。或如祝伽目。或如眼瞳子。或如樹葉。或合聚如垢。於是或深。或上深。或無器胎。或近音聲。或堅核如珠。或為虫所食。或近左或近右。或大清。或卒暴。或不調均。當左反右。或如水瓶。或如果子。或如狼唐。或有眾瑕。或諸寒俱。或有熱多。或父母務來神卑賤。或來神貴父母卑賤。是故不相過生。等行等志。俱貴俱賤心同不異則入母胎。何故母不受胎。

無前諸雜錯事不和調事。等意同行。俱貴俱賤。宿命因緣當應生子。來神應遇父母而當為子。於時精神或懷二心所念各異。如是之事則不和合不得入胎。佛告阿難。云何得入處母胞胎。其薄福者則自生念。有水冷風於今天雨。有大眾來欲捶害我。我當走入大潸草下。或入葉潸諸草眾聚。或入溪澗深谷。或登高峻。無能得。我得脫冷風及大雨。大眾於是入屋福厚得勢心自念言。今有冷風而天大雨及諸大眾。我當入屋上大講堂。當在平閣昇於床榻。佛語阿難。神入母胎所念若干各異不同。

佛語阿難。神入彼胎則便成藏。其成胎者。父母不淨精亦不離。父母不淨又假依倚。因緣和合而受胞胎。以故非是父母不離父母。譬如阿難。酪瓶如器盛酪以乳著中。因緣盛酪或為生蘇。假使獨爾不成為蘇。不從酪出蘇亦不離酪。因緣和合乃得為蘇。如是阿難。不從父母不淨成身。亦不離父母成身。因父母為緣而成胞胎。佛告阿難。譬如生草菜因之生虫。虫不從草菜出。亦不離草菜依生草菜。以為因緣和合生虫。緣是之中虫蠡自然。如是阿難。不從父母不淨。不離父母不淨成身。因父母為緣而成胞胎。譬如阿難。因小麥出虫。虫不出小麥。亦不離小麥。因小麥為緣而得生虫。因是和合自然生虫。

如是阿難。不從父母不淨。不離父母不淨成身。因父母為緣而成胞胎。得立諸根及與四大。譬如阿難。因波達果而生虫。虫不從波達果出。亦不離波達果。因波達果為緣自然得生。如是阿難。不從父母不淨。不離父母不淨成身。因父母為緣而成胞胎。得立諸根及與四大。譬如阿難。因酪生虫。虫不從酪出。亦不離酪。以酪為緣自然生虫。如是阿難。不從父母不淨。不離父母不淨成身。因父母為緣而成胞胎。得立諸根及與四大。因父母緣則立地種。謂諸堅者。軟濕水種。熱煖火種。氣息風種。假使阿難。因父母故成胞胎者而為地種。水種令爛。譬如麨中及若肌膚得對便爛。假使因父母成胞胎。便為水種不為地種。用薄如濕故也。

譬如油及水。又阿難。水種依地種不爛壞也。地種依水種而無所著。假使阿難。父母因緣成胞胎者。地種則為水種。火種不得依也。則壞枯腐。譬如夏五月盛暑時。肉中因火種。塵垢穢臭爛壞則就臭腐。如是阿難。假使因父母胎成地種者。及水種者。其於火種不腐壞敗而沒盡也。假使阿難。因父母胎成地種及水種者。當成火種無有風種。風種不立不得長大則不成就。又阿難神處於內緣其罪福得成四大。地水火風究竟攝持。水種分別。火種因號。風種則得長大因而成就

佛告阿難。譬如蓮藕生於池中。清淨具足花合未開。風吹開花令其長大而得成就。如是阿難。神處於內因其罪福得成四大。成就地種攝持水種分別火種因號。風種而得長大。稍稍成就。非是父母胞胎之緣。人神過生也非父母福。亦非父體亦非母體。因緣得合也。非空因緣亦非眾緣。亦非他緣。又有俱施同其志願。而得合會成胚裏胞胎

譬如阿難。五穀草木之種完具不腐不虫耕覆摩地肥地。下種生茂好。於阿難意云何。其種獨立因地水號。成其根莖枝葉花實。阿難白佛。不也天中天。佛言如是。阿難。不從父母精。如成胞裏。不獨父母遺體。亦不自空因緣也。有因緣合成。四大等合因緣等現。得佛胞裏而為肧胎

譬如阿難。有目明眼之人。若摩尼珠陽燧向日盛明。正中之時以燥牛糞。若艾若布。尋時出火則成光焰。計彼火者不從日出。不從摩尼珠。陽燧艾生亦不離彼。又阿難。因緣合會因緣俱至。等不增減而火得生。肧胎如是。不從父母不離父母。又緣父母不淨之精。得成胞裏因此成色。痛痒思想生死之識因得號字。緣是得名由本成色。以此之故號之名色。又阿難。所從緣起吾不稱歎往返終始。

金貝比幼兒讀經教育溫馨園(經典內容)-113.05.20幼兒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總   敘

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弟,次謹信,汎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入 則 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 事死者,如事生。

 

出 則 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梁惠王上

第一章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

「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第二章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鴈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

「詩云:『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於牣魚躍。』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曰:『時日害喪,子及女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台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南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穀,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總   敘

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弟,次謹信,汎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入 則 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 事死者,如事生。

出 則 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總   敘

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弟,次謹信,汎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入 則 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 事死者,如事生。

 

出 則 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梁惠王上

第一章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

「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第二章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鴈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

「詩云:『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於牣魚躍。』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曰:『時日害喪,子及女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台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南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穀,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梁惠王上

第一章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

「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第二章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鴈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

「詩云:『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於牣魚躍。』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曰:『時日害喪,子及女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台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於時賢者難陀。燕坐思惟即起詣佛。及五百比丘俱共詣佛所。稽首足下住坐一面。佛告難陀及諸比丘。當為汝說經。初語亦善。中語亦善。竟語亦善。分別其義。微妙具足淨修梵行。當為汝說。人遇母生受胞胎時。諦聽善思念之。唯然世尊。賢者難陀受教而聽。佛告難陀。何故母不受胎。於是父母起塵染心。因緣合會。

母有佳善心志於存樂神。來者至前母有所失精。或父有所失母無所失。或父清淨母不清潔。或母潔淨父不潔淨。或母爾時藏所究竟即不受胎。如是究竟或有成寒。或時聲近有滅其精。或有滿。或如藥。或如果中央。或如蓽茇中子。或如生果子。或如鳥目。或如懿沙目。或如舍竭目。或如祝伽目。或如眼瞳子。或如樹葉。或合聚如垢。於是或深。或上深。或無器胎。或近音聲。或堅核如珠。或為虫所食。或近左或近右。或大清。或卒暴。或不調均。當左反右。或如水瓶。或如果子。或如狼唐。或有眾瑕。或諸寒俱。或有熱多。或父母務來神卑賤。或來神貴父母卑賤。是故不相過生。等行等志。俱貴俱賤心同不異則入母胎。何故母不受胎。

無前諸雜錯事不和調事。等意同行。俱貴俱賤。宿命因緣當應生子。來神應遇父母而當為子。於時精神或懷二心所念各異。如是之事則不和合不得入胎。佛告阿難。云何得入處母胞胎。其薄福者則自生念。有水冷風於今天雨。有大眾來欲捶害我。我當走入大潸草下。或入葉潸諸草眾聚。或入溪澗深谷。或登高峻。無能得。我得脫冷風及大雨。大眾於是入屋福厚得勢心自念言。今有冷風而天大雨及諸大眾。我當入屋上大講堂。當在平閣昇於床榻。佛語阿難。神入母胎所念若干各異不同。

金貝比幼兒讀經教育溫馨園(經典內容)-113.03.25幼兒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梁惠王上

第一章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

「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第二章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鴈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

「詩云:『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於牣魚躍。』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曰:『時日害喪,子及女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台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南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穀,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